“電影的經濟及文化價值與版權保護高端論壇”現場。
“電影的生命來源于強大的原創能力。在數字化背景下,我們越來越意識到版權對一個電影企業生存的重要性。保護電影版權,就等同保護電影生命。”上海電影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任仲倫在6月19日由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與中國國家版權局聯合主辦、上海市版權局承辦的“電影的經濟及文化價值與版權保護高端論壇”上明確提出了上述觀點。
在此次論壇上,來自WIPO總部以及中國辦事處的高層官員,韓國、菲律賓、柬埔寨、泰國、西班牙、越南等相關機構的負責人,與影視相關的國際組織代表,以及國內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著作權涉外認證機構等百余名代表,共同交流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通過完善版權制度、加強版權保護促進電影產業實現其經濟價值和文化價值的成功經驗,還探討了電影與版權、電影與創意經濟的關系。《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在論壇現場注意到,與會嘉賓們在演講與交流中呼吁,當前為了支撐全球電影產業的持續增長,國際間需要建立一個強大、有效的法律監管框架,以推動與電影相關的貿易與傳播。
關系:電影與版權 如影隨形緊密相連
“電影產業是重要的經濟與文化產業,也是版權產業的一項核心內容。自誕生一百多年以來,電影一直承載著創意、夢想和財富,也一直與版權如影隨形、緊密相連。”“電影是重要的版權客體,在電影產業鏈中,從創作、編劇、攝制、演出、發行和放映,到影院下線后各種衍生商品的開發利用,均涉及版權保護和運營問題??梢哉f,版權是電影的基礎和核心,電影對版權保護和運營的聯系緊密、依賴很大,建立有效的版權保護、良好的版權環境,對尊重、激勵電影創作,推動電影產業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國家版權局版權管理司司長于慈珂闡述了電影與版權的關系。
據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中國電影基金會理事長張丕民介紹,好萊塢之所以能夠發展到今天如此龐大的規模和全球影響力,正是基于市場各方在版權保護方面的不斷博弈,推動了美國《版權法》有關電影內容規定的不斷明晰。1903年,愛迪生訴盧賓一案,第一次以判決的形式確立了電影受著作權保護。隨后在1905年的另一起與愛迪生有關的訴訟案例中,確立了電影作品的獨創性理論,這種對電影獨創性價值的肯定和保護,使得更多的投資開始進入電影攝制領域,隨之而來的是,機構、組織形式的生產者大量出現,雇傭性質的委托關系也出現在電影的生產實踐中——作者與所有者開始出現了分離。1909年,美國《版權法》確立了“雇傭作品原則”,即規定作者應當包括雇傭作品的雇主,從立法上正式改變了原來只有創作者才能成為作品初始所有者的觀念,確立了雇主與作者同樣的法律地位,從而使得雇主無須借助契約可直接在法律上成為受雇作品的所有者,這為電影制片商獲得電影著作權提供了法律基礎。這一立法對于好萊塢的崛起影響巨大,這也是制片人能夠成為奧斯卡最佳影片領獎者背后的法律基礎。
作為擔任過《如果·愛》《東京審判》《三峽好人》《2046》《愛情公寓》等產生了重大影響的電影和電視作品的制片人,任仲倫深知版權對于影視企業的重要性。他感慨道,“我從事影視行業已有15年了,從制片角度來講,企業制作的影視作品一般盈利的只占10%左右,虧損卻達90%左右。影視企業賴以生存的保障是什么?目前一些成熟的影視企業已經充分地認識到,那就是擁有很多版權,因為在很多影視公司的收入中,版權收入會占到總收入的1/3。”
WIPO副總干事西爾維·福爾班在演講中總結道,拍攝電影是一個非常復雜且具有創造力的過程。電影作品是編劇、導演、作曲家、演員以及融資合作方等各方合作的結果。因此,電影實際上代表著不同形式知識產權的集合。
作用:電影作為核心版權產業對經濟貢獻巨大
“在數字環境下,我們發現版權是幫助創意產業轉化成經濟資產的最有效工具之一。良好的版權機制不僅可以激勵電影人的創造力,還可獎勵投資人——令其盈利。而這樣的利益平衡,將是構建國際版權框架的核心。”西爾維·福爾班說。
據WIPO所做的相關研究結果顯示,目前全球電影產業已占據核心版權產業價值的4%,同時還提供了6%的就業機會,這也是為什么許多國家的政府視創意產業為國家發展的戰略目標。西爾維·福爾班說,近幾年來全球票房收入在持續穩步增長,2017年較2016年同比增長5%。有關方面預測,到2020年全球票房將高達500億美元,亞太地區將繼續成為全球最大電影市場,特別是中國和印度市場是中堅力量。她還強調,看到電影產業繁榮的同時,還要注意電影產業對經濟帶來的溢出效應,例如旅游等方面,因為研究數據顯示,電影產業對于旅游業所作的經濟貢獻不可小覷。
美國電影協會亞太區總裁兼董事總經理艾理善用一系列數據說明,以電影產業為代表的版權核心產業對于各國經濟影響的重要作用。據美國電影協會統計,2017年全球電影產業以及家庭娛樂消費金額達884億美元,其中全球票房創下歷史最高紀錄——406億美元,比2016年增加了5%;家庭娛樂業包括數字點播、流媒體、藍光DVD等方面的銷售達到478億美元,較2016年增加11%。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亞太地區票房高達160億美元,比2016年增加6%,其中最大的驅動力來自于中國,中國票房增長了21%,達79億美元。有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影視業為410萬人提供了就業崗位,對中國經濟貢獻的作用日益凸顯。而這些經濟數據是我們研究、評估影視產業版權價值的重要支撐。“當然我們要記住,沒有版權的保護,一切都無法實現。”艾理善說。
張丕民在演講中說,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版權產業經濟貢獻”調研數據顯示,2016年版權產業占我國GDP的比重已達7.33%,其中包括電影在內的核心版權產業占比GDP已達4.58%,其占全部版權產業的比重已達62%,年均增長速度為13.4%。而不斷完善的版權保護體系為核心版權產業的迅猛發展提供了基本保障。
“韓國2017年電影票房達16億美元,位居全球第六位,這是因為韓國人非常喜愛看電影,每人年均要看4.2次電影。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韓國很多影視作品都被出口到國外市場,其出口銷量在2017年達到了1.18億美元,占韓國影視產業總收入的60%,這其中包括韓國與外國共同攝制的影視作品。我們相信,通過有效的版權保護是可以推動國際視聽產業繁榮發展的。”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版權局副處長崔惠然說。
渠道:網絡版權收益不可小覷
上海冠勇信息科技公司董事長吳冠勇認為,在重視傳統電影、電視等視聽產業版權經濟效益的同時,也應該高度重視來自于網絡的版權收益。以中國市場為例,一部電影收入由三部分組成:80%來源于票房,10%來源于電視臺和海外版權收入,10%來源于網絡版權,當然還包括新發展的渠道,如點播院線或者復印等領域的收益。據《中國網絡版權產業發展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網絡市場規模達6353億元,其中用戶付費規模達3184億元,其中網絡視頻用戶市場就達218億元,就2016年同比增長100%,預計未來兩年將保持60%的高速增長態勢。這樣一個非常龐大的市場,也是全球影視公司都在聚焦中國市場的原因之一。
艾理善也表示,目前世界各國約有460個合法的網絡視頻服務提供商,權利人希望它們在傳播作品的同時,也能夠保護他們的版權。當然,這必須依賴于各國政府加強法律的保護,特別是有針對性地打擊網絡侵權行為。
“電影能夠適應任何渠道的需求,只要有精彩的原創內容,都會成為受青睞的產品。如今,數字技術把各類新型的傳播媒體變成了第二張、第三張銀幕,電影由此延伸的領域也越來越廣闊。因此,網絡視頻等渠道既給傳統電影產業帶來挑戰,同時也帶來了發展機遇。”任仲倫表示。他還以《哈利·波特》系列影片取得的巨大成功為例分析說,該系列影片一共拍攝了8部,每部影片的票房收入排名都挺進了全球最高票房前50位,其主要原因就是借助了網絡傳播的效應,加速和擴大了影片的成功。1998年推出首部影片后,一名12歲的小粉絲于第二年創建了網站在助推它。2011年開始,《哈利·波特》小說作者羅琳自己才建立了網站,獨家銷售其電子書和有聲書、發布新作品。隨后各種各樣的衍生產品被不斷開發出來,例如主題公園、游戲、動漫等,帶動了超過200億美元的相關產業。
環境:版權保護是電影產業繁榮的基石
中國電影一直受益于40年改革開放過程中對版權保護的不斷加強。對盜版打擊的強有力執行和不斷升級的執法水平,是中國自2002年院線制改革后,影院和銀幕數始終保持高速增長的關鍵前提。如今中國的9000多家影院,5萬多塊銀幕已領先全球,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影市場。
“近年來,連續開展的‘劍網’專項行動,包括對快播等網絡視頻領域盜版的嚴厲打擊,推動了主流視頻網站付費商業模式的快速升級,僅騰訊、愛奇藝兩家視頻網站會員數量就突破6000萬,這些用戶對付費觀看方式的認同有力地顯示了用戶版權意識的增強和保護版權的自覺。”張丕民感慨道。
在經濟全球化、新技術迅猛發展的大環境下,電影面臨許多新的挑戰和機遇,傳統電影版權制度在互聯網時代受到嚴重挑戰,線下、線上侵權盜版電影現象比較嚴重、普遍,網絡條件下的電影版權歸屬、授權出現歧義和模糊。為應對這些問題,國際社會一直在完善國內立法和國際條約層面持續不懈努力,目的是為電影版權保護和運用以及產業發展提供更為全面有效的法律依據。據于慈珂介紹,中國國家版權局一直高度重視電影版權保護工作,不斷加強法律修改和制度完善,實施嚴格有效的執法監管,連續14年開展打擊網絡侵權盜版“劍網”專項行動,將影視版權秩序作為整治重點,并實施網絡視頻重點監管、點播影院專項整治、影視作品保護預警等辦法,影視侵權盜版得到遏制,建立并維護了良好的電影版權秩序。
2017年中國頒布實施的《電影產業促進法》第七條專門指明了“與電影有關的知識產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權”,同時指明縣級及以上人民政府負責知識產權執法的部門應當采取措施,保護與電影有關的知識產權,依法查處侵權與電影有關的知識產權的行為;從事電影活動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應當增強知識產權意識,提高運用保護和管理知識產權的能力;國家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開發電影形象產品等衍生產品。“這些在之前《電影管理條例》中沒有的條款,都顯示出了中國電影對未來發展的堅定方向。這也是電影生存與發展的基礎。建成電影強國,加強電影版權保護,具有‘四梁八柱’的根本意義。”任仲倫評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