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發改社會〔2020〕76號
市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工作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各縣市區發改局、教育局:
《宜昌市職業教育2020年產教融合工作方案》已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附件:1.宜昌市職業教育2020年產教融合工作方案
2.宜昌市職業教育產教融合部門聯席會議制度
宜昌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宜昌市教育局
2020年6月18日
附件1:
宜昌市職業教育2020年產教融合工作方案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7〕95號)、國家發改委、教育部等六部門《關于印發國家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實施方案的通知》(發改社會〔2019〕1558號)精神,進一步推進我市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工作,不斷增強職業教育服務產業高質量發展能力,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按照統籌協調、共同推進、服務需求、優化結構、校企協同、合作育人原則,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引導多元主體共同參與,促進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發展需求側結構要素全方位融合,為宜昌高質量發展提供技術技能人才支撐。
二、主要措施
(一)建立職業教育產教融合部門聯席會議制度
產教融合部門聯席會議由發改、教育牽頭,經信、財政、人社、國資、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及涉及千億產業的有關行業主管部門等單位組成,牽頭部門的負責人擔任召集人。聯席會議主要解決全市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工作中需要部門間溝通協調的重點難點問題,每年召開一次會議。
(市發改委、市教育局牽頭,市經信局、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國資委、市稅務局、市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局、涉及千億產業的有關行業主管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二)探索建立統一的產教融合信息平臺
運用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整合部門資源,探索建立覆蓋全市的產教融合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匯聚區域和行業的產業發展、人才供需、校企合作、項目研發、技術服務等各類信息,向各類主體提供精準化產教融合信息發布、檢索、推薦和其他相關服務,為產業與職業教育融合提供有效便捷的交互式服務,構建資源共享共用的新模式。積極探索推動企業和職業院校(含高職、中專、職高、技校,下同)建設資源共享型,集實踐教學、社會培訓、企業真實生產和社會技術服務于一體的高水平職業教育實訓基地。
(市發改委、市經信局牽頭,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局等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三)培育建設產教融合型企業
培育建設產教融合型企業,將深度參與校企合作并取得突出成效,重視職工教育培訓,發揮引領作用,綜合實力較強的企業,認定為“宜昌市產教融合型企業”。對產教融合型企業,教育、人社部門優先安排職業院校學生實習、就業;經信部門在技術改造、新技術新產品推廣應用、工業設計等生產性服務業、服務型制造、綠色發展、兩化融合、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等方面予以優先支持;發展改革等部門在技術改造、新產品研發等項目建設上予以優先支持。從2020年起,每年組織建設培育市級產教融合型企業30家左右,并積極向上推薦申報國家、省產教融合型企業。
(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教育局牽頭,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稅務局等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四)建立常態化的校企對接工作機制
廣泛搭建各類校企合作平臺,由市教育局聯合市直行業主管部門,依托宜昌三峽職教集團平臺,每年分行業(產業)定期舉辦校企對接活動。組織好“校企合作懇談會”、“職業院校企業行”、“教師下企業鍛煉”、“企業進校園”、“全市職業院校學生技能大賽”、“全市技能狀元大賽”等常規校企對接活動。
(市教育局牽頭,市人社局、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住建局、市文化旅游局、市農業農村局等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五)構建產教融合專業體系
由市教育局制定加強職業院校專業建設的指導意見,不斷建立健全職業院校專業隨產業發展動態調整機制,堅持把市場供求、就業質量作為學校調整專業,確定培養規模的重要依據。開展職業院校專業建設專項調研,開展職業院校對接地方產業專項活動,引導職業院校對接產業鏈,完善專業鏈,建設專業群。集中力量辦好地方急需、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的學科專業,服務千億產業需要,2020年重點建設文化旅游類等特色專業群。
(市教育局牽頭,市發改委、市人社局、市經信局、市住建局等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六)推進產教協同育人
持續深入推進學徒制人才培養,加大“訂單式”人才培養力度,出臺《訂單班考核獎勵辦法》,建立學校和本地企業聯合招生、聯合培養、協同育人的激勵機制。將在宜就業率納入對職業院校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落實在宜就業穩崗一年獎勵政策,吸引更多的職業院校畢業生在宜就業創業。
(市教育局牽頭,市財政局、市發改委、市人社局、市經信局、縣市區政府等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七)加強行業性職教集團(專業聯盟)建設
以文化旅游、化工等產業為試點,引導市內行業龍頭企業、高職院校牽頭,大中型企業、創新型中小企業、科研院所等多方參與,建設覆蓋全產業鏈、輻射區域產業發展的行業性職教集團(專業聯盟)。開展多元主體共建職業教育集團的改革試點,探索建立以資本為紐帶、專業為支撐的緊密型職教集團。
(市教育局牽頭,市發改委、市人社局、市經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等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八)建立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激勵機制
發揮企業產教融合重要主體作用,完善校企合作激勵機制,激發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內生動力。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對企業與學校簽訂校企合作協議,支付學校學生在企業實習的報酬,準予在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企業發生的與學校學生實習、教師實踐活動相關的合理費用,準予按稅法規定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
(市財政局牽頭,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經信局、縣市區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附件2:
宜昌市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工作部門聯席會議制度
為認真貫徹落實《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推進職業教育發展的意見》(宜府發﹝2018﹞26號)要求,切實加強對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工作的組織領導和協調溝通,經市政府同意,建立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工作部門聯席會議制度。
一、主要職能
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工作的決策部署;統籌協調全市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工作需要部門間溝通解決的重難點問題;研究制定全市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相關政策措施,部署實施改革創新重大事項。
二、成員單位及職責
部門聯席會議設召集人2人,由牽頭部門市發改委、市教育局的負責人擔任召集人,成員單位包括市發改委、市教育局、市經信局、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國資委、市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局、市稅務局,涉及千億產業的有關行業主管部門。各成員單位主要職責如下:
市發改委:負責把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工作納入社會發展總體規劃,配合市教育局編制職業院校基礎設施建設規劃,負責產教融合建設試點、“產教融合型企業”認定等相關工作,承擔全市職業教育產教融合部門聯席會議組織聯絡和協調等日常工作。
市教育局:負責建立常態化校企對接工作機制,構建產教融合專業體系,加強職教集團(專業聯盟)建設,推進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改革,配合市發改委做好產教融合建設試點、“產教融合型企業”認定等相關工作。
市經信局:支持并研究制定促進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具體辦法,支持相關行業協會參與產教融合的指導、服務。
市財政局:負責落實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各項財政支持政策,提供經費保障,及時劃撥相關經費等。
市人社局:負責建立行業人力資源需求預測和就業狀況定期發布制度,負責技工學校產教融合相關工作。
市國資委:指導市屬企業貫徹國家和省市產教融合方針政策,結合戰略規劃和主業定位,積極主動參與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工作。
市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局:負責產教融合信息平臺建設的技術支持服務。
市稅務局:負責貫徹落實國家、省市有關支持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明確涉及職業院校和相關企業稅收優惠的申請條件、辦法和辦理程序等。
涉及千億產業的有關行業主管部門:負責提供本行業產業發展情況、人才需求信息,為相關專業產教融合工作搭建平臺、提供指導和支持。涉及千億產業的有關行業主管部門主要有: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住建局、市衛健委、市文化和旅游局、市交通運輸管理局等。
根據工作需要,聯席會議可邀請其他相關部門和單位參加。聯席會議辦公室設在市發改委,主任由市發改委相關科室的負責同志兼任。聯席會議設聯絡員,由各成員單位有關處室負責同志擔任。
三、工作規則
聯席會議每年召開1次,也可根據工作需要臨時召開專題會議,由召集人主持。聯席會議以紀要形式明確會議議定事項,印發各成員單位及有關方面貫徹落實,重大事項按程序報市政府批準。聯席會議辦公室可根據工作需要,組織成員單位開展聯合督導調研,對成員單位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工作進行督促檢查,并將有關情況報告聯席會議。
四、工作要求
各成員單位要按照方案和職責分工,積極研究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有關問題,制定相關配套政策措施或提出政策建議;按要求參加聯席會議,認真落實聯席會議確定的工作任務和議定事項;互通信息、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